時事背景:
近日,有網友反映,海南省萬寧市萬城鎮發布公告稱,村民不接種疫苗嚴禁進入市場,還將被拉入黑榜名單,子女上學、工作受影響等“五不”注意事項。對此,3月31日上午,萬城鎮政府工作人員稱,黑榜名單是指村規民約,起到一定制約作用。然而,此舉引發的輿論爭議并未停止。
3月31日晚,萬城鎮又發布聲明稱,“五不”注意事項,過于簡單粗暴,予以撤銷,并向廣大人民群眾表示誠摯的歉意。從針對不打疫苗的民眾制定“五不”政策,到不覺得這項政策有什么錯,再到承認錯誤并道歉,這個過程中,萬城鎮著實被上了一課。
時事評論:
的確,從目前的防疫需求以及防疫政策來看,打疫苗是構筑一道防護墻,是最優項。根據疫情防控規律和權威專家的觀點,85%的人群接種過新冠疫苗以后,才能形成群體性免疫。號召和推動轄區的民眾應打盡打,也是地方政府的責任。
但也要看到,知情和自愿依然是接種疫苗最基本的原則。前不久,國家衛健委在新聞發布會上還表示,將開展60歲以上人群疫苗接種,堅持知情自愿免費。而今年年初,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,國家醫療保障局副局長李滔也表示,疫苗免費接種是在居民知情、自愿情況下。
這次,從萬城鎮的“五不”政策來看,已然違背了自愿原則。
另外,也要考慮到,一些特殊人群,比如高血壓、中老年人群、易過敏人群、近期接種hpv疫苗人群等,不能立刻或需要謹慎接種新冠疫苗。在這種情況下,推動接種疫苗工作就更加不能簡單粗暴,搞層層施壓、處處限制。這就和年初要求各地返鄉政策不得搞層層加碼,是一樣的道理。
一項初衷向好的政策,最怕的就是在執行的過程中荒腔走板。對所謂的不接種疫苗者的權利做出種種限制,不僅不利于全民免疫的順利推廣,對當地政府部門的形象也是一種傷害。
本來是為了民眾安全和今后正常生活和工作的好事,以鼓勵、宣講、耐心解釋的方式動員,用黨員干部帶頭的方式以身垂范,本可以形成頭羊效應。但是上來就祭出“五不”,這種簡單粗暴的方式,透出了一股強迫和威脅的味道,讓民眾首先從心理上就反感,進而產生一定的抵觸情緒,反而不利于普及疫苗。
一些地方與其想著變相威脅和強迫民眾去打疫苗,不如先在“知情”方面下功夫,在服務工作上多做加法。比如,對打疫苗的好處、功效、安全性等多做宣傳,對黨員干部已經帶頭的數據和場面多多傳播。再如,對于行動不便的老人和殘障人士,可不可以上門接種?這些都是改善的方向。
目前,接種疫苗的工作正在全國各地如火如荼地展開,采取什么樣的手段和方式來推動落實,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一地的治理能力和文明水平。希望各地以萬城鎮的錯誤做法為戒,用文明合法、科學合理的方法去推進,讓好事更好,而不是一團糟。(作者:樊成)